1、案例:宝洁——“牛鞭效应”的医治宝洁公司(P&G)在研究“尿不湿”的市场需求时发现,该产品的零售数量相当稳定,波动性并不大。
(资料图)
2、但在考察分销中心向它订货的情况时,却发现波动性明显增大,分销中心称他们是根据汇总销售商订货的需求量订货的。
3、宝洁公司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零售商往往根据对历史销量及现实销售情况的预测,确定一个较客观的订货量,但为了保证这个订货量是及时可得的,能够适应顾客需求增量的变化,他们通常会将预测订货量增大一些向批发商订货,批发商出于同样的考虑,也会在汇总零售商订货量的基础上再加一定增量向销售中心订货。
4、这样,虽然顾客需求量并没有大的波动,但经过零售商和批发商的订货后,订货量就一级级地放大了。
5、 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许多制造企业经常会发现这种商品的顾客需求较稳定,变化不大,但是上游供应商往往比下游供应商维持更高的库存水平。
6、这种越往供应链上游走,需求波动程度越大的现象,正是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The Bullwhip Effect)。
7、 一、避免多头需求预测 在通常情况下,供应链中每一成员通过他们的计划传递其预测信息。
8、当然,来自下游成员的需求输入,是由他的下游成员需求预测而产生的。
9、对供应链中消费数据的重复过程的补救措施,是在下游到上游的可能状况中确定统一需求参数,一种有效方式是上游和下游实施信息共享,上游应力图获得下游运动过程的需求信息。
10、 例如,在美国电脑业中,制造商需要来自分销商中心仓库存货的销售数据,尽管这些数据并非完全等于销售点(POS)数据,但制造商以这些数据作为与分销商保持联系的重要措施,这种措施可缩小供应链中上、下游在需求预测方面的差异。
11、 二、加强库存管理 避免人为地处理供应链上的有关数据,是使上游企业获得其下游企业真实需求信息的有效办法。
12、IBM、惠普和苹果等公司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要求分销商将零售商中央仓库里产品的出库情况反馈回去,虽然这些数据没有零售商销售点的数据那么全面,但这仍然比把货物发送出去以后就失去对货物的信息要好得多。
13、 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现代信息技术对销售情况进行适时跟踪,也是解决“牛鞭效应”的重要方法,如DELL通过Internet/Intranet、电话、传真等组成了一个高效信息网络,当订单产生时即可传至DELL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将订单分解为子任务,并通过Internet和企业间信息网分派给各区域中心,各区域中心按DELL电子订单进行组装,并按时间表在约定的时间准时供货,从而使订货、制造、供应“一站式”完成,有效地防止了“牛鞭效应”的产生。
14、 联合库存管理策略是合理分担库存责任、防止需求变异放大的先进方法。
15、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环境下,销售商的大库存并不需要预付款,不会增加资金周转压力,相反地,大库存还会起到融资作用,提高资本收益率,甚至大库存还能起到制约供应商的作用,因此它实质上加剧了订货需求放大,使供应商的风险异常加大。
16、联合库存管理则是对此进行修正,使供应商与销售商权利责任平衡的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在供应商与销售商之间建立起了合理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与竞争性库存损失的分担机制,将供应商的全责转化为各销售商的部分责任,从而使双方成本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利于形成成本、风险与效益平衡,也有效地抑制了“牛鞭效应”的产生和加剧。
17、 三、消除不合理的短缺博弈现象 当供应商面临短缺,不是根据订单来分配产品,而是按照比例定量分配订货。
18、如美国通用公司在短缺供应时长期使用这一分配方法。
19、当消费者毫无制造商供应信息时,短缺中的“博弈”现象达到最高峰。
20、充分享有生产能力及存货信息,能帮助缓解消费者的不安,最终减少博弈中的需求。
21、但是,当出现真正短缺时,享有生产能力信息又显得不足,制造商就可预先与消费者签订销售旺季的定单,这样他们就能调节生产能力,更好地安排生产时间。
22、此外,由于制造商赋予零售商慷慨的退货政策扩大了博弈现象,在毫无惩罚的条件下,零售商将继续扩大他们的需求及取消订单,因此有必要实施更严厉的取消订单的政策措施,这对缓解牛鞭效应也是有益的。
23、 四、提前回款期限 提前回款期限,根据回款比例安排物流配送,是消除订货量虚高的一个好办法,因为这种方法只是将初期预订数作为一种参考,具体的供应与回款挂钩,从而保证了订购和配送的双回路管理。
24、提前回款期的具体方法是将会计核算期分为若干期间,在每个期间(假如说一个月分为三个期间或者四个期间,每个期间10天或者7天)末就应当回款一次,对于在期间末之前积极回款者给予价格优惠等等。
25、 五、实施渠道联合 在供应链中,除了信息共享外,还必须加强上游和下游之间在定价、运输、库存计划及所有权的有机整合,建立优先合作机制,如建立统一控制的库存系统。
26、 综上所述,在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是由“合理的决策”而引起的。
27、人们能通过完全理解它产生的原因而采取措施来缓解它。
28、当然,要想进一步消除它的影响,还必须不断实施管理创新。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