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6月14日,江苏省建设工程BIM与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交流观摩会在苏州高新区成功举办。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江苏省建设工会,扬州市建筑行业协会,南通市建筑行业协会,盐城市建筑业协会,苏州市建筑行业,中建国际城市建设公司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会议分析了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趋势,探讨交流了相关施工工艺,强调了智能建造技术对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性。随后,与会人员到中建国际城市建设公司承建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区)项目现场实地观摩智能机器人、光伏设备等,详细了解项目在数据规范化、施工智能化、建造低碳化、管理智慧化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成熟施工工艺。
数据规范化。项目通过构建完善的数据流转体系架构,践行多维度数字化管理理念,以标准化思维总结归纳典型BIM应用案例流程,形成标准用例库。通过项目实践不断完善迭代B-UCM技术体系,确保应用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有价值的执行指南。项目根据自身业态特点,前期策划选定了标准用例库中施工场布应用、施工深化应用、施工管理应用三大类标准典型应用共20余项,并结合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多单体项目BIM应用等开展了应用探索实践,总结了本项目非典型BIM应用案例,后续将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区)文体中心项目进一步开展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BIM用例。
施工智能化。项目使用了包含混凝土施工类、混凝土修整类、室内装饰类、机电安装类和措施类等5大类12款机器人,其中混凝土系列机器人最引人注目,其功效可以达到100平方米每小时,效率是人工的1.5倍以上。通过建筑机器人的探索应用,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确保了工人劳动安全,改善了现场施工的作业环境,实现了稳定、高质的施工效果。
建造低碳化。项目首创使用临建绿电光伏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应施工生产生活用电。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40余万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380吨,植树6万余棵,该系统具有无污染、无噪音、无排放的优点,不仅节约了施工成本,还减少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助力“近零碳施工”目标实现。
管理智慧化。项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技术,通过BIM模型集成现场生产要素、里程碑进度等信息,结合现场无人机航测、实名制通道、监控系统、扬尘监测、塔吊监测吊钩可视化、升降机监测和AI算法等亮点应用,实现对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的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智能分析和预警,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项目风险和成本,实现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智能建造,数字未来。国家建筑业“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列为首要发展任务。2022年,苏州市被列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2023年5月,苏州高新区两个重点项目——大阳山数字产业基地项目、74D住宅项目入选苏州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这对于苏州高新区加快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工程质量为生命,以社会责任为使命,以智能建造试点建设为契机,围绕BIM技术应用、智慧工地、建筑机器人运用、低碳光伏等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难点、要点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实践,切实提升项目品质和效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建国际城市建设公司总工程师马远方表示。
本次交流观摩会的成功举办,为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机遇。通过与各方共同分享智能建造技术的经验和成果,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应用和发展。(陈专 吴继华 张昆 向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