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100%!中国另类职业大揭秘:高考填志愿前, 我劝你看看这篇文章_环球速看

搜狐教育   2023-06-04 11:36:34

就业率100%!中国另类职业大揭秘:高考填志愿前, 我劝你看看这篇文章


(资料图片)

看点 就业越来越难,那出路在哪里?临近高考之际,纪录片《我是xx生》为年轻人选专业、未来择业提供了几个意外的答案。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后浪的就业出路,已然颠覆寻常。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充满无限可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蓝橡树(ID: blue_oak)

文丨立正妈妈 编丨May

今年,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近四分之一(23%)的工作, 预计将在未来5年发生变化,有8,300万个工作机会将会消失。

更颠覆大家认知的是,科技时代的到来,最先被机器赶“下课”的并非体力活,而是 2600万个文书、记录保存和行政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技术淘汰。

《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未来5年最快走下坡路的岗位,清一色竟是办公室白领

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时代对就业发出新的挑战,一批岗位消失,一些机会兴起。还埋头在孜孜不倦地刷题、补课、考名牌大学,读热门专业,以找光鲜亮丽的工作为人生目标的“人生老套路”上的孩子们,面对变化万千的未来,是否该做出改变?

这部以“不为人知的大学专业”为切入点的纪录片—— 《我是XX生》,或许可以让我们看到 另类冷门专业的独特魅力,找到人生的另一种价值实现路径。

鲜为人知,却“硬核”的专业

这部历时两年,在22所高校的32个专业集中拍摄了两个学期的纪录片,切入角度与众不同。大众趋之若鹜的专业,不拍。 专门拍那些少见、甚至你闻所未闻的冷门专业。

“内衣设计”专业,谁说只有女生

第一集《我,不一样的烟火》,就打破了大众的认知。

在服装设计与工程(内衣方向)专业里,并非只有女学生。相反,这个专业的男孩用实力证明,优秀的内衣设计师,无关男女。

许多人读到这里就要开始皱起眉头了,就像这些男孩刚刚涉足内衣行业时,遭受的外界压力就非常人所能承受的。

逛内衣店,作为内衣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市场调研,他们每次完成“例行作业”时,路人异样的眼光,内衣店员的驱赶,甚至最初内心的羞涩,无不是他们入门时的绊脚石。

但其实,作为最贴合人体的一层衣物,内衣如同人体的第二肌肤。

所以设计上并非仅仅等同于女性文胸,还分门别类,有着多种用途。这个专业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贴身内衣,还有连体紧身衣、泳衣、运动休闲服的设计和剪裁。

所以设计时,人体工程学、人体功效学、人体数值数据,每一毫米都有着严谨的考究,每一道工序都不容马虎,每一个产品的诞生,都离不开设计师精益求精的追求。

这个在国内才刚刚萌芽的专业,在国外早已经是炙手可热的存在,许多男性设计师赫赫有名。

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目前是中国唯一开展系统内衣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 师生数量极少,但市场需求却极大。

相比多如牛毛的服装设计毕业的学生,这个“独一份”的小众专业, 反而容易做到精准定位,行业深耕。而该校的毕业生也用实力证明了,男生不仅可以学习内衣设计,还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龙虾学校,学做龙虾”,吃货也有未来

许多人眼中,小龙虾是极具烟火气的一道美食,靠的是大厨颠勺掌火多年积攒下来的厨艺。

但在中国还有这样一所专门研究如何做小龙虾的高校—— 潜江龙虾学校,是国内第一所专门从事龙虾产业的职业技术学校。

作为第一批“学院派烧虾师傅”,剪虾、刀工、颠勺都是他们的基本功。处理小龙虾,就是他们要过的第一道关卡。

一千斤小龙虾的合格线,喻大双在做到两百斤时,才学会如何正确处理龙虾,一不小心,随时都可能被虾钳子夹出血。

这个专业对吃货来说,是如此美好,每天可以有吃不完的小龙虾。

殊不知,这个专业不仅考验舌尖的力量,要求能品尝出不同烹饪手法下做出来的小龙虾,掌握做130多道龙虾菜的要领,研制各种新菜式,还要求学习龙虾养殖、营养和管理营销等课程。

正如喻大双在影片中所自豪地说——“穿上厨师服我可以到厨房工作,换上西装我还可以当管理者。”

当别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厮杀时,他们却在刚入校就能能签订“三方协议”,保证就业,这样旱涝保收的专业可谓是极少见。

这种全方位餐饮人才、“学院派烧虾师傅”,在市场上可谓是“抢手货”,各大餐厅的高薪offer,都在排着队等他们选。

还没毕业,喻大双跟同学就已经被“高薪预定”, 起步年薪普遍在12万元,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每个月可以达到3万元至5万元的薪资待遇。

片中,喻大双无不骄傲地提到——“我们的散伙饭就是自己炒的澳洲龙虾,食材都是自己从学校龙虾养殖基地里捞上来的。”

正如能够自己把握的人生,充满滋味。

不满足于家有萌宠,不妨来“动物专业”

从小就对鸟类感兴趣的洪艺轩,就是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的一名学生。每到繁殖季,她都要跟着鸟类专家去雨林里寻找鸟窝,做鸟类观测研究。

所谓的鸟类观测不仅仅是“看”,还得弄清楚不同鸟类的产卵时间、卵重、卵生顺序,巢的位置、高度、周边环境。经常天没亮就得出发蹲守,一直到深夜才能回来。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得坚守岗位。

听着似乎并不太美好,但见证一只小生命的诞生、成长、远行,却让她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入的领悟。

作为临床兽医学学生的陈丝雨,从小在父母之外,还有一只猫、一只狗、一只乌龟,陪伴着长大起来,让她对动物有着同样深入骨髓的珍爱。

但陈丝雨的专业虽然是临床兽医学,要学习的内容却不止救治动物,理论知识之余,还得在临床进行科室轮转,例如在影像科熟悉各种超声仪器。

住院部,学习应对病重的动物各种突发状况。在手术室,见识麻醉和手术过程的精妙。如同医治人一般,把医治动物的每一道流程都精细化、温度化。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宠物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对宠物照顾、治疗的社会需求旺盛, 宠物医生也随之身价倍增,人才难求。

像陈丝雨这样经过专业培训的兽医更是广受追捧,不愁就业。

所以有人说,与其挤破脑袋去医科大学,不如另辟捷径,找准新定位。说不定,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花八门的小众专业,

未来就业的香馍馍

“如果我们能让更年轻的孩子们看到,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选择,也许他们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这是《我是XX生》导演陈予涵的自述。

这部国内首档以“不为人知的大学专业”为切入点的高校专业科普纪录片,共八集,每一集都有4-5位学子立足专业,从自身经历出发,与观众分享关于学业、梦想、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感悟。

扯开了各个小众专业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窥见这些高校专业的全貌。

开播以来播放量突破2300w,评分高达9.2,无论在B站还是站外,都收获了超高关注度和良好口碑。

影片中打破了传统高考报志愿的熟悉套路——“哪个专业分数高就报哪个,哪个工作别人说好就做哪个”。

而是真实的、近距离的给我们展示了五花八门,甚至闻所未闻的小众专业,让人大开眼界。

有看起来非常酷炫的——例如,在北京理工大学就读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有机会体验真正的坦克驾驶。

也有“神秘”却让人向往的特警专业——紧张的“真人吃鸡”训练日常,实际上危险系数极高,文武双全的真本事全是在大量的实战演戏中磨砺出来的。

还有默默用一己之力尽守护之力的无名英雄——如为自闭症儿童上课的特殊教育专业,守护历史文明的文物修复专业,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网络安全与情报专业……

每个行业都有着别样的人生体验,也因为有人热爱,有人坚持,而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例如,有人学艺却不是为了当明星,而是致力于当“角儿”。

对戏曲的热爱,使得戏曲表演专业学生愿意十年如一日的压腿、练功、吊嗓。

虚心请教京剧名师、苦练表演,积极利用新时代网络,在线上传播戏曲知识,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也有人愿意当临终守护者,在让人望而却步,闻之丧胆的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从事灵魂的摆渡人。

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拥有着超乎年龄的对生死的认识。即使很多人不理解,但他们依然坚持做生命终极关怀的使者,帮助许多人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程。

看似冷冰冰的职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充满了爱和温度。

“不一定会做饭,但更会选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芦红云,不会做饭、酒精过敏,却吃货的她却深信“吃”里藏着广博的学问了。

吃什么很重要,怎么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同样重要。“吃”这件事,既可以从舌尖上细细琢磨,也可以从学术上深入钻研。

平安夜,她跟同学们分享的酸奶,就是用自己大量实验研发出来的食用菌做的。

还有些专业,退居幕后,依然发光。

如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冰球专业,除了打球,其实还有运动训练专业冰球方向,会细分出冰球专项、武术专项等等。

影片中就有连续两年与国家队擦身而过后,转换赛道的学生,希望在打球之余,还能通过自身努力为冰球传播做出贡献。

茶学、酿酒、文物修复、考古建房子、武术套路专业……这些大家鲜有耳闻或者一知半解的冷门学科,纪录片用接地气的方式,采访第一线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视角, 呈现出别样的一面,破除谣言和社会偏见,也给学子们面对未来就业时,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放学,堪比一份特殊的《高考志愿填报手册》。

有网友在评论里“责怪”这部片子“为什么不早出几年?”

这些“令人稀罕”的工作, 许多看起来无人问津,却常常“物以稀为贵”,拥有超高的就业率。

正如小龙虾专业的喻大双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看你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只要你不要用“独木桥”狭隘了自己。找到自己热爱并且合适的领域,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发光发亮。

《我是XX生》的总制片人解释这个看起来“奇葩”的影片名字:

“没有一个词能够代表这一代年轻人在专业选择上的多元性,干脆用‘XX’来替代,它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青春,就是无限可能。

作者:立正妈妈,亲子作者,人社部高级儿童情商管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儿童阅读推广人。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资讯